豐富又熱血沸騰的研討會 從使用者行為出發的思考 

很久沒參加完一個研討會後,懷抱著興奮但百感交集的思緒離開。從上午到晚上不停歇的論壇拍雸,透過豐富的企業經營與應用分享,活絡『MIX 2013 行動與電視應用互動經驗設計論壇』的氣氛。

藉由八位分別任職於行動或電視應用產業的高手實戰分享,讓『MIX 2013 』的精采,完全不同於流於形式的空泛研討會,在眾家高手走出辦公室外的實戰經驗分享中,獲得台下的參與者們的共鳴與熱烈的回響。

行動與電視應用互動經驗設計論壇~MIX 2013

造成這種熱血氛圍的最主要原因,在於不藏私又以高深功力的講者們分享,這應該是主辦單位事前有經過溝通與協調的成果;然而巧思不僅僅於此,藉由晚上Happy Hours的聚會,繼續分享四個7分鐘的Lightning Talk,讓讓原本參加一整天的研討會的來賓們,在輕鬆的場合與美食,串連主講者、與會者和工作團隊們的實體社交, 維持HPX Party的精神,產生更高連結性的互動與彼此交流的機會,探討這豐富又充實的一場從過去走向未來的現在進行式。

歡樂派對 Happy Hours  


當新創愈跑愈快 傳統要如何奮力追上? 從巨量資料察覺使用者需求與服務價值

悠識數位在4月26日 假台大霖澤館舉辦一場 MIX 2013研討會,議程主要可區分為上午由 資策會創研所 FIND組長 鄭仁富、活動通Accupass 營運長 謝耀輝LINE 台灣區副總 陶韻智與Gogolook 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 郭建甫等四位國內相當知名的行動應用專家,透過趨勢與實戰經驗分享,探討如何掌握行動應用生活的商業機會。

下午由索驥創意科技 創辦人 曾友志開場,從自身的故事出發,引領頗有趣也亟待探索的『智慧電視、社交應用的新世界』主題。接續上台的講者們,分別是FanXin 使用者經驗總監 林居穎、雲永科技(miiiCasa)副總經理 林志強和Opera 軟體公司亞太區市場傳播資深經理 溫若婷。演講分享的內容則從使用者行為到軟、硬體業者的營運思考,替這陣子很熱門的智慧型電視社交行為進行較深刻的分析,更令在場的聽眾們想挖掘更多的思考契機,甚至欲罷不能地,在晚上的Happy Hours聚會中,把握難得機會,延續相關話題的交流。

儘管這天早上因故,錯過前兩場精彩的內容;但整體來說,講者們所分享的內容可說是『如何解讀使用者行為』與『從日常生活演變的行動生活應用思考』典範,分析手機或電視的裝置將如何改變21世紀裡跟持有者間行為連結。

中國支付保的App應用是跟生活緊緊相連。

這幾年『使用者經驗』與『user centered design』的概念幾乎席捲產業的產品發想;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在保守的台灣企業文化裡,成為浮濫的口號。
透過少數新創事業的設計範例,讓人窺見產業能如何研究使用者行為?
甚至了解,只透過傳統的訪談並無法確切地明瞭真實的應用面,洞悉使用者最確切但產品現今仍缺少的需求解決方案。

從未想過,只是單純打電話的行為心理學,需要被鑽研到何種程度?然而,這種被輕忽的小事,透過Gogolook 的Jeff的解讀,發現不只能從人接收來電的心理因素思考,甚至細化到能設計出手機版的問卷調查,作為發現需求進而創造產品的優勢,將會產生多優異的成果。

在把產品設計的視野,提高到全球化市場的使用者,面對不同文化間的心理與行為因素,所調整的行動應用程式設計,也能從經驗與跨文化間的學習而來。最後,透過龐大的資料探勘與延伸應用,將分析聚量化所獲得的資訊,巧妙轉化為產品再改進的思考與應用App發展的歷程。著實再次驚嘆於不過就是『接電話』的行為,怎能被研究到如此細緻的程度呢?  

我們希望自己所做的東西,是對世界有影響力的。

在眾多裝置與行為的精采分享中,比較可惜的是沒有機會聽到傳統產業或內容產業的分享,尤其是台灣企業想轉型為獲利更高的品牌產業的前提。

這是個讓我思考的點,當使用者行為是傳統的,但生活的習慣卻會因應平台改變時,又要如何巧妙平衡與找到亮點呢?
而當台上與台下的眾人,都僅僅著眼於新創事業的發展,忽略更龐大的一群傳統產業服務業者與其使用者的行為時,那正從事傳統產業的人們,又該如何跨界摸索屬於自己的傳統與變化並存的生存之道呢?

從許多新創產業只把焦點放在更好的介面設計,更炫的技術,但忽略與傳統產業的行為接軌,忽略兩者型態其實是共存在同樣物體~人類的身上。而大多數的目標使用群並無法跟上這更好的介面、更炫的技術時,並非代表著哪一方面是失敗或落伍的,而是我們還有空間尋求兩造的共生共存方程式。

讓用戶決定

畢竟,當傳統產業想進入App 市場時,除了既有的客群外,在導入新產品/服務上的應用體驗與測試將需要不同的思考測量模式,或若將App當成是延伸的產品/服務,意圖吸引新進客群時,獲利與成本的平衡損益等,都令我有進一步的思緒。

因為銜接傳統與新科技應用時,強化"核心"的認知,就目標客群和企業管理階層也不同,而團隊執行者該如何平衡,就是一項修練。

下午議程中,頗為有趣的概念就是雲永科技(miiiCasa)副總經理提出的『頻道就是 App』概念,將複雜的技術留給製作者,將簡單又直覺的使用提供給目標客戶,顛覆現有的商業運行方式,期待能藉由這項創新概念的應用,普及智慧型電視的應用。


頻道就是APP


沒有生活,又要如何談論挖掘需求?

總覺得不論是哪個產業的經營者都應該要懷抱生活,開放自己的心胸去了解不同的產業鏈應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地建構屬於自己產品目標客戶的最大公約數應用。
每天關在辦公室裡研究出來在高深的技術,如果不能獲得目標使用者的青睞,也無法獲得存活下去的資金或利潤。
摘錄今天看到商周專欄部落格,由蔡志浩老師所著的<從《鋼鐵人3》談設計與創新>文章的兩段內容補充說明:

第一段是討論『意見與需求』,蔡老師小結其差異在於研究員進入目標使用者族群的生活脈絡中尋找需求,設計師則為這些需求尋找解決方案,然後再共同確認解決方案的確回應了真實的需求。

第二段頗有感的是有關『創新與不確定性』結論,蔡老師提出:

「這幾年台灣產業轉型的困境之一就在於低估了創新的不確定性,也不願意承擔不確定性。於是很多企業喊設計思考的口號喊得大聲,走的卻是小碎步,而且被小石頭絆倒就嚇得不敢再走了。例如把某個產品線收掉,甚至整家公司再走回代工的老路。

 

台灣的企業不能只是想著有限度地導入某些創新的知識與方法,然後失敗了就收掉慶幸沒虧損太多錢。唯有全面建立支持創新的企業文化,熱情擁抱不確定性,這些知識與方法才有實踐的機會。」 (原文歡迎點此了解)

總令我感受頗深。

畢竟,使用者經驗分析與研究,得從"人的角度"出發,如果總限制在自己的視野裡,又能有多少機會作出有趣且有價值的服務呢? 總覺得就算是製造業也需要員工投注熱情與活力,才有機會改變台灣產業的現況,走出限制的窠臼,因應未來的變化。

更簡單講,就只有透過生活領域的跨界學習,才能激盪我們的未來。

午餐時間,部分參與者在天台享受好天氣與分享研討會內容

 

所以在這場『MIX 2013 行動與電視應用互動經驗設計論壇』最深刻的感受是,想讓使用者能持續應用『已持有的裝置』得靠能跟生活需求作為連結;但要吸引愈來愈講求效率的智慧型裝置使用者,轉化為願意付費支持程為主動營運的貢獻者,莫過於得先產生良好的內容,且比使用者更進一步地想到更簡單的方式進行,洞察使用者的真實需求,作為自身產品/服務的應對。 

MIX 2013的午餐供應業者飯盒QR Code

在與過去不同的生活型態裡,只執著於跟過去一樣的思考模式,是無法尋找企業或服務的新路。突破框架的思考,大膽發想產品/服務的行動生活需求,小心跟目標使用者行為求證,最後能存活的才是企業的真實價值。

所以就讓我用這張投影片作為今日的總結,讓身處在傳統企業中的我們,尋求卓越。

過去經驗會讓您作的不錯,挑戰傳統才能讓您卓越

 

 

若對議程內容或講者的分享有興趣,歡迎參考MIX2013的內容

 

arrow
arrow

    Phoebei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