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3 19.31.07   昨晚是『設計的法則』 讀書會的結業式,題目是要討論一個app,同時要採用125條法則來闡述。討論app本來還以為很無趣,結果一個都不在預期要討論的app卻引起我們莫大的討論與激發超熱切的氛圍。

這神通廣大到激發在場成員立馬下載的就是最近爆紅的 『Draw Something』這個app版的畫圖猜字小遊戲。

簡單有趣的介面,儘管缺少前導訊息告知玩家如何使用,但在一種「好像很有趣」和「我也想玩」的氛圍下,仍舊會試著嘗試幾次,結果就開始上手。當丟出第一個圖,讓對方猜測你畫的圖代表哪個英文單字,而對方在猜對後,也可以展開下一回合,彼此有來有往的結果就是很容易呼朋引伴繼續闖關。

這個app其實就是猜出圖畫的內容,有點像以前綜藝節目的比手畫腳,但卻是app網路版。主要是登入後先由系統出題,分三種程度的單字聯想從最簡單的一點到最難的三點,挑選想讓你的對手猜測的單字,然後畫出任何想到的提示或圖片或隱喻,完成後送出,而當你的對手完成答案又重新出題後,出題者本身也能看見對手解答你題目的過程,這樣的往來其實很難讓人瞬間就罷手,而是逐漸沉迷。

 

場景拉回到瘋狂的現場,一開始只是兩個成員安裝此app,在現場詢問是否有人使用,然後開始一串的討論後,另一個成員冒出了有朋友邀請他開始玩,於是展開連鎖反應的下載,欲罷不能地開始互丟第一關,並且討論這遊戲的玩法。因為現場的氛圍,當下也讓不玩app遊戲的我也拿出手機緊接著沈淪,隨著時間的過去,也開啟了多方遊戲局,甚至還有成員在兩小時內過了16關。

這遊戲其實考驗的不只是畫圖的能力,還有理解、聯想與英文的能力,記得第一個單字挑戰雖然是最簡單的英文單字,可在場三個英文高手還拿出手機查詢字典都無法找到該單字,也因此讓我們有種『耶!不信邪』的感受。

最妙的是透過這app互動的過程,發現除了因為需有配對的概念,強迫玩家得先找到一個對手,而透過社群或是email自動發送遊戲邀請產生的病毒式擴散,更因為答不出題目,於是會在社群網絡發問或是討論,於是可能造成在朋友的塗鴉牆會出現類似的對話,引起好奇後,也開始關注這情況,進而加入這個Draw Something』的圈圈。

這是第一個讓我在臉書和g+外,瞬時間集中快五個小時在他身上的app遊戲,當中除了闖關的樂趣,還有一些小發現:

2012-03-14 15.38.13改  首先最有趣的是一直以為自己是超不會畫圖的人,沒想到在這個app裡逼著自己開始思考及義的聯想與塗鴉後,卻發現原來拿著比畫不出來的圖,透過手指還是勉強可以畫出一些東西,真的是draw something


2012-03-16_12-58-08改再來是透過與不同朋友間的塗鴉互動,會發現原來竟然可以窺見 一個人的思緒和行為思考。例如有的人會以直接的方式畫出一張精采的塗鴉,有的人會以聯想的方式表達,而有的人會以連環畫的方式讓對手理解塗鴉的內容,有的人則是會強調細節以便完成一個單字的意境,有的人則是用擅長的符號替代塗鴉,讓朋友可以聯想。
 其實某種程度上,透過這樣的塗鴉表達,也間接透露出一個人的潛在特質,也因此讓我超級好奇地想找更多不同朋友一起加入。

2012-03-15_00-09-24改然後也很有趣的現象是,因為是以英文單字和美國文化為主,所以對大多數非英語區的朋友來講,就會是一手輸入google字典,一手猜測手機的圖片,拼命地想要完成這個塗鴉,甚至想以圖找圖的概念也會出現,至少我就真的會開始搜尋google圖片想辦法找到這張塗鴉可以怎樣畫,這種魅力其實也頗驚人。

最後一點有趣的現象是,這個app的下載是同時讓兩大系統-ios和Android的用戶在發現的當下可以立即使用,而介面並未產生不同,讓使用者只是單純地→下載→登入→連線→找朋友→開局,享受遊戲的本身,而不是介面或平台的問題,這種微小處也恰恰代表了最簡單的往往最不容易引起注意,但最不簡單,是吧!

2012-03-14_22-11-22改不論這股風潮是不是很快就會退卻,但至少也締造了手機app下載的紀錄和一陣子的風潮;而如果想訓練原型表達能力的人也可以利用這個app來測試唷。


 

arrow
arrow

    Phoebei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