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11/23    關於 HP30 大陸IxDC/User Friendly參會心得分享 

這場活動主要是悠識數位和幾位朋友前往中國大陸參加研討會的經驗分享,當然不出意外地時間又爆場,儘管短短三小時的時間並無法將幾位講者三天的活動分享完整,只挑重點式分享,讓我們能透過講者的眼與觀察了解中國大陸的ux發展與規模,但俗諺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事實上就算我們都親身參與,所獲得的心得也未必多於今晚的獨特體驗,因為透過學習與模仿大師們的經驗,觀察這些功力高深的講者們所整理的重點更融合他們的專業與心得,更是難能可貴地有雙倍收穫。

HP30 的分享主題與時間如下:

  • 蔡明哲:歷屆User Friendly大會觀察 + Paul Adams的Social Design,30分鐘
  • 江典泗:設計豐富互動以增強用戶體驗+UPA參加準備,30分鐘
  • 周志明:會做設計,也要會「說」設計,30分鐘
  • 楊英亮:情感設計emotional design,30分鐘
  • 蕭健興:從北京到上海,中國UE發展之我見,30分鐘 

這篇並不是講者的內容筆記,重點是我透過講者的內容分享,觀察到的感受,因此就不特別照演講分享的順序書寫,而是以印象最深刻的部份開始!

首先登場的當然就是今晚最搶戲的大閘蟹~五位講者裡只有一位沒有刊登大閘蟹的照片,可見這大閘蟹有多重要!!!!民以食為天,提供美好的食物就能成就一場印象不差的研討會行程! 硬要牽拖設計的法則也能說是<美的設計就會產生好與實用的設計觀感>
 

 我最搶戲 我最有梗!  

 

這是↓↓↓我認為剛巧可以互通的兩張照片,重點是在於設計和思考的工具並不是只有電腦,而是透過原型或想像力去激發需求和創意。沒有規模市場的經濟無所謂,重點是要能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應用,這些在服務業水準普遍較高的台灣並不難發揮,只需要多點"心"和提供更多的包容與刺激。

創意可以這樣玩~太有才 重點  

 

↓↓↓ 社交網站的思考逐漸成為現在的網站/app應用的通則,但你真的了解"社交模式"和"互動應用"的通則嗎?能找到適用你自身產品/服務的互動規範嗎? 回歸到設計和使用的原點是要解決人們在某部分的問題或需求,一旦在使用後產生美好的感受,就很容易構成分享與推薦的價值,創造品牌印象。
       但線上與離線的社交網絡因為接觸的載具或方式不同而會產生使用情境的不同,甚至也成為做出決定的關鍵要素,了解Off-line與on-line的社交心理情境,透過社交互動的模式找出問題的缺口,用可解決問題的產品或服務填補,完成使用者的經驗。

Paul Adams. 社交人生 分享=參與 要走入彼此的世界才有梗  

 

要多有錢才能做到? ←

【中國用戶體驗行大會】UserFriendly 2011 — 設計,擁抱變革的會場。
     入口處不但有地毯還有旗幟與各講者的簡介,讓舉辦實體活動者都會先思考所付出的成本與人力,得有多大的金錢與需求才能成就這樣的場合? 這是隱藏在背後,要令台灣人思考的角度。如果台灣的企業想轉型走向品牌設計的層次,求量的同時也需要提昇屬於台灣的質,拉出競爭的差異力。

        透過交流和與國際論壇的接軌儘管乍看之下花費的成本頗高,然而絕對比單一企業的跨國合作案成本更低,而且如果只有某個體的能力是A咖產業,對於整體的環境與氛圍塑造並未竟全功,相對來想,在人才培育與企業創新整合的執行力也將是企業成本的隱憂。

 

 

這是中國大陸學生競賽的作品  這是中國大陸的學生的設計競賽~第三届中国用户体验设计大赛—Mobile Your Life的海報展示作品,對比11月19/20在台大的IXDA 互動設計經驗研討會的學生海報,真的有相當深刻的感嘆。
        人數從來都不是精緻度的取決要點,但兩造呈現出來的海報與作品展示,不論是深度或廣度都讓人不太能理解中間的落差到底是發生何事。儘管教育不是國外的月亮比較圓,但教育真的不該輕忽也不該著重在量之上,培養出一大堆的國內博/碩士卻沒有相對應的國際競爭力。





 

從【HP30 大陸IxDC/User Friendly參會心得分享】體驗的互動與使用者經驗觀察

 

arrow
arrow

    Phoebei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